![]() 本文刊登于《证券市场红周刊》2020年11期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疫情”这个全球经济最大的“黑天鹅”,牵动着全球每一个投资者的心弦。它让全球主要市场暴跌、暴涨,规律难觅,无论公司基本面好坏都要随“疫”起舞。 作为投资者,这究竟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糟的时代。 在继上期《红周刊》推出封面稿件《见证》后,本期,《红周刊》继续邀请全球投资人发声,忠实记录他们当下的思考和行动,以飨读者。 独立投资人任俊杰:我不预测大盘,只预测所关注股票未来五年的收益 我从来不做大盘预测,而只看未来5-10年这两只股票(招行和茅台)能否拿得住,拿不住会再考虑其他股票,但现在没有这种考虑。 在最近的全球市场巨震中,我持有的招行和茅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由于这些年我的金融资产,除了存款和一些零用钱外,其余都配置成了股票,所以在疫情引发市场下跌时,我没有现金能用来加仓。而对于现金的问题,我认为如果每次都想在低位买入,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入。巴菲特就有这样的优势,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每年有大量浮存金入账,所以他不是在估值较高时卖出,拿着现金等待回调,然后在低位时补仓;而是在估值较高时等待,在估值合理时出手。这是可以做到的。而我们普通投资者只有100万元投资股市,某一天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想着卖出50万,拿着钱等回调后抄底是很难成功的。所以想明白这件事后,我的仓位一直很高,也基本上没有现金。前一阵,我的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说茅台股价会跌到多少多少,并极力劝说我卖出,让我在低价位上再买回来。市场中有很多声音认为茅台会跌到900元以下,高买低卖的困惑在于,如果现在卖出了,我什么时候再买回来?我怎么知道不会在901元向上走?所以我相信我持有的股票,我买股票看五年,我只关注企业五年后业绩怎么样,五年后股价怎么样。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危机对我没有什么影响,只要五年后能达到我的预期收益,我不会在意现在的波动。虽然市场普遍认为磨底的时间被延长了,但我基本上认可疫情一两年会过去。放在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内考察,我就更没有什么理由担心了。2018年A股熊市的时候,我也持一样的态度。未来五年,茅台可以算两笔账,一笔是股息率;另一笔是业绩增速。茅台的估值目前在30倍左右,五年内继续提升的概率比较低。这还要看投资者的预期回报,如果你的预期回报是20%,那么茅台就不是一个合适的投资标的。我的预期回报是12%,所以我对茅台股价的波动没什么感觉。对比来看,招行可以算三笔账,股息、利润和估值提升。过去两年,招行的平均市盈率在10倍左右,但是现在是8倍左右。我之前给招行做过一个预测,判断利润增速在10%-12%左右。从估值来看,招行目前PE在8倍左右,可以说是跌出了一个比较吸引人的价位,至于1000元以上的茅台是否有吸引力,我就不做判断了。我从来不做大盘预测,只看未来5-10年这两只股票能否拿得住,拿不住会再考虑其他股票,但现在没有这种考虑。所以其他资产是否成为了更加稀缺的资产,我暂时也不关注。在疫情爆发后,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这次是否不一样?我一个朋友前两天给我打电话,反复跟我说,“这次不一样”。这句话已经被市场认为最昂贵的一句话,过去100年每一次出现了危机,都有人说“这次不一样”,然后把股票卖出,拿着现金等待抄底,不过成功者寥寥。这次是否不一样?我把这个问题提给《红周刊》的读者,请大家自我判断吧。 但是,作为1997年入市的个人投资者,与许多投资者一样,其间经历了2001-2005年、2008-2014年、2015年以后的三个“熊市”,有幸地在证券市场存活至今。多年以来,我一直坚持买进并持有优秀公司。虽然深知“保留现金”的好处,但考虑到我只是个人投资者,因此在大部分情形下,都是全仓持有,这一次也不例外。在2015年以前,由于深受格雷厄姆选股策略影响,持有了一些并非质地优异的公司股票,虽然也取得良好的收益,但总体看来十分辛苦。2015年以后,我接受了巴菲特-芒格式的投资策略,转向持有优秀的公司股票。最近几年,我特别将投资范围约束在医疗健康领域,选取了其中几家公司,构建一个组合。这个组合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已经持有了四五年,并不需要频繁调整。这也是基于能力圈思考的结果。因此,当疫情来临,依然全仓持有迎接狂风暴雨。因为我深信,持有这些优秀的头部公司,大致可以穿越这个危机降临时的旋风时刻。我的这个组合从2016年至2019年构建至今,总的收益是210.05%,复合增长为20.38%。其中2016年-8.45%,2017年+36.96%,2018年-6.51%,2019年+79.19%。其间虽然也经历了两次小幅回撤,但总体上还是十分满意的。近年来,我一直研习复杂性科学。这对于一个投资者似乎离题千里,但对于我却受益匪浅。比如,如果以幂律法则审视公司时,我们就会发现,最近几年来,利润越来越趋于向头部公司高度集中,呈现出典型的帕累托分布。我相信长期投资于这些头部公司,能够大概率同步获得超额的回报。投资的回报也是遵循幂律法则的,一小部分的公司将完胜其他所有公司。一个好的投资组合,每家公司都必须真正具有取得极大成功的可能性。根据幂律法则,最具特色的公司是独一无二的,一个公司会胜过其他所有公司。因此,我们并不需要持有太多的公司股票,只需要三五家公司足矣。投资组合如果越分散,其收益表现也越倾向于市场平均收益。而将投资高度集中在满足投资标准的几家公司身上,只要在风险收益比对我们有利时,明智地承担风险,就有机会获取高额回报。正如巴菲特所说的,短于5年的投资并非是真正的投资,因为公司的价值通常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必须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然后将大部分资金高度集中在此,不管股市短期涨跌,坚持持股,稳中取胜。遵循了这样的投资策略,制胜的概率将大幅增加。对于手头上有着充裕现金的投资者,显然就是一个很好的买进机会。毕竟有许多优秀公司的股票在这次巨震时,有的跌幅达到了20%,甚至30%。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郑重提醒哀鸿一片的华尔街投资者说,“最好的赚钱之道,就是在华尔街血流成河时买进好股票”,今天依然可以适用。有些投资者在市场暴跌时不想购买反而抛售,他们希望能够抛售股票进行有效的“避险”。但如果这么做了,也就意味着未来将永远失去了一笔最好的财富。历史上所有的证据都表明,在极度恐慌时大胆买进股票是明智的做法。毕竟疫情只是一时性的,而不是长期性的。当疫情结束之日,就是在恐慌中大胆买进的人胜利之时。至于要选择哪些公司,就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圈而定。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遵循了能力圈原则,那么就有可能逐步成为“专家”。你可以选择金融股,也可以选择科技股,更可以选择周期股。但是,对于所有的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范围大小,而是如何确定能力圈的边界之所在。如果一个投资者知道了能力圈的边界所在,那么将比那些能力圈虽然比你大5倍却不知道边界所在的人要强得多。在我看来,现金最能产生财富增值的去处就是去投资。以钱生钱才是财富增值的最好途径。而在这其中就是复利。如果我们准备进行复利效应,那么选取什么样的投资标的就非常重要了。根据杰里米·西格尔的研究表明,过去100年来,能够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的是消费类和医药类的股票。这些公司往往是长期稳健增长、具有宽阔的经济护城河的垄断性企业。但是我以为,并非所有的消费类和医药类公司的股票都值得拥有,核心投资价值仍然在于选取那些极少数的头部公司中。这也是幂律法则的体现。当然,这样的公司股票往往不便宜,然而,一旦市场在极端的下跌中,其投资机会就来临了。 |
如何变更中行贷款还款卡-手机银行功能强大
拜登“史上最大规模”释放石油储备,是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