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支付宝 蚂蚁金服为何独立发布APP?
8月18日,蚂蚁金服推出一站式移动理财平台蚂蚁聚宝。这是支付宝之外,蚂蚁金服首次发布新的独立APP。
除了将余额宝和招财宝平移到蚂蚁聚宝,新APP还有多种基金理财,为用户提供A股、港股、美股等许多财经资讯。
根据appannie统计,在AppStore的排名中,8月18财经类排名第8,中国区总排名108;19日财经类排名第5,中国区总排名77,是一个上升的趋势。含着金汤匙诞生,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富二代蚂蚁聚宝的发展趋势要好于一般的创业理财APP。
蚂蚁金服为什么要将理财从支付宝中拆分,独立做APP?我认为原因有两个:
1、从产品逻辑来说,跟腾讯系想把所有业务都堆上微信不一样,支付宝走了一条分流的路子。
在微信“我”Tab下的钱包栏中,就有20个功能,相当于支付宝的支付、水电煤气、电影票、O2O和理财等功能。
微信已经变得越来越庞大,在我的手机里,除了照片,微信已经是占用内存最大的应用了,足足有3个G。
目前并没有迹象显示,微信要砍掉一些功能,相反,更多的腾讯系在打破头想挤进去。臃肿的微信超出了张小龙甚至马化腾的控制,但这个黑洞展现出的还是吞噬一切的欲望。
蚂蚁金服的超级APP支付宝虽然不如微信,但仍占据TOP5,为什么蚂蚁要走一条分流用户,APP矩阵的模式?
蚂蚁金服财富事业群总裁袁雷鸣的说法是,业务都集中在一个APP会让APP变得非常重,用户干扰多体验差。蚂蚁聚宝的产品总监刘乐君认为,在支付和理财的市场上,很难用一款产品打所有的点,因为有很多竞争对手,用产品组合的方式去应对分散的竞争。
有趣的是,刘乐君曾是微信的产品经理,在微信的产品经理心中,到底大而全的流量黑洞,还是分流式APP矩阵更能代表未来?
2、从具体业务来讲,蚂蚁金服推出蚂蚁聚宝是用产品筛选用户,人为制造“防火墙”,降低系统风险和道德风险。
支付宝的诞生是基于对阿里系电商的网络支付,围绕支付诞生了水电煤气、机票电影票、移动支付,直到2013年诞生余额宝、2014年发展出招财宝。
如果说余额宝还算大众产品,招财宝就有一定门槛。招财宝的产品体系复杂,尤其掺杂了变现功能之后,它包括了定向融资工具、万能险、债券等。变现之后产生了个人贷,再加上担保和保险,普通投资者并不能弄清其中的复杂关系。
支付宝客户端面向了使用支付宝的最基础人群,这批人对风险的识别和承担能力都很弱,不管余额宝还是招财宝,除了商业担保之外,都有蚂蚁金服的信誉担保在内。
袁雷鸣说,招财宝已经突破2600亿规模,迄今没有一例兑付风险,加上余额宝,两者规模接近9000亿,要保证如此大的资金不出一点问题,是会很吃力的。
如果蚂蚁金服利用支付宝涉足证券交易,带来汹涌用户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麻烦,炒股赔本的几率太大了,但小白用户是不是敢将炒股失利怪罪到支付宝信誉头上——这有极大的可能性,离婚率上升还能扯上微信呢。
同理,各种股票类、指数类基金等风险高的产品,是无法放倒支付宝客户端售卖的,平台的隐性兜底成本太高,蚂蚁金服无法让支付宝冒这个风险,蚂蚁聚宝分流甄别用户之后,留下了真正的有风险承受力的投资者,降低了自己的道德风险。
有人认为蚂蚁聚宝是为了应对央行关于第三方支付新规而诞生的,这并不是事实。
意见稿规定,个人综合类支付账户,其所有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交易年累计应不超过20万元;个人消费类支付账户,其所有支付账户的月付款交易年累计应不超过1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