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卡神吧

碳中和建筑要闻 ▏2021年末绿色信贷余额15.1万亿元,河北开工超低能耗建筑176万平米,黑龙江2025超低能耗占比18%以上

chen66888
2022/03/26 20:58:32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01


佛山13部门印发《佛山市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

3月18日,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13个佛山市级部门联合印发《佛山市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2022至2025年佛山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分别达到80%、90%、95%、100%;星级绿色建筑面积持续增加,到2023年,全市按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的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35%;到2025年,该比例达到45%。同时,佛山将加快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室内空气、水质、隔声等方面的健康性能,探索建成岭南特色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根据岭南气候特点,逐步提高新建绿色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等部位的节能性能要求,根据佛山实际,制定和执行更高要求的绿色建筑技术标准,提升建筑能效水平。



02


河北今年将新开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176万平方米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印发《2022年全省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要点》,明确全年工作目标:全省新开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城镇新建成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92%以上,城镇新开工建筑中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26%以上。



03


黑龙江推动工业振兴,2025年新建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8%以上!

3月16日, 黑龙江印发《黑龙江省推动工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支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省级财政设立超低能耗建筑产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被动式、装配式等超低能耗建筑新建及改造、寒区建材等超低能耗建筑产品及示范项目建设。到2025年,全省年度新建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8%以上,既有公共建筑超低能耗累计改造面积占比达到1%。对超低能耗商品房项目,在确保项目竣工交付所需资金额度的基础上,增加预售监管资金拨付节点,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实时拨付使用。



04


云南: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

3月17日,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碳减排扎实推进,城乡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病”、“有新房无新村”等问题得到缓解,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乡发展质量、综合治理能力明显提升,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广。到2035年,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碳减排水平快速提升,城市和乡村品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更加美好,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美丽云南。



05


大连市2022年绿色建筑工作要点发布,今年100%执行绿建标准,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20万

全市新建民用建筑 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全面开展绿色建筑工程竣工验收;

全市规划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 20 万平方米;

政府投资类项目优先选用绿色建材,鼓励绿色建材应用示范项目建设。





碳中和

Carbon Neutral

01


生态环境部发布《园区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专项报告》编制大纲

3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报送2021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评价报告的通知》,要求各省份获得命名和获批开展示范创建的园区按要求提交年度相关报告。

一、编写2021年度园区评价报告,在评价报告中总结园区在减污降碳方面的工作基础和取得成效。2021年度通过复查评估的园区,须在年度评价报告中说明复查评估意见的落实情况。

二、按照《关于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编写《园区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专项报告》。



02


推进近零碳系列试点,为CCER项目做储备,重庆发布2022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点

3月2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关于印发《重庆市生态环境系统2022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点》的通知。工作要点共60条,包括:做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储备,指导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做好CCER交易。推动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打造近零碳示范区。启动部分行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碳足迹)核算,服务出口外贸产业发展。打造碳汇产学研基地,发展先进碳汇技术。



03


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获批设立 预计今年下半年开业

日前,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海碳中心”)获批设立。3月18日,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海碳中心筹建推进会。据了解,目前海碳中心筹建团队正在全力开展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今年下半年开业运营。海碳中心是落实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将构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碳金融推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



04


湖北武汉碳清算所着手筹备

随着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即“中碳登”)落户武汉,湖北在碳金融创新方面动作频频。最新发布的湖北省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显示,打造双碳绿色金融高地,成为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突破口。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有关负责人称,目前,央行、湖北省政府已基本同意在武汉设立碳清算机构。



05


河北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提出加大减煤降碳力度等八点要求

3月18日上午,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东峰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认真听取有关部门工作汇报,总结2021年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研究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会议提出八点要求。一要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节能减排水平。二要加大减煤降碳力度,切实强化能耗控制。三要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加大新能源基地建设力度。四要加大“公转铁”力度,大力发展无水港区。五要坚持依法铁腕治污,持续治理大气污染。六要深入推进矿山综合治理,大力推广硐采。七要积极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种树增绿美化环境。八要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06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印发:全面推进风、光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加快风光基地建设

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文件明确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坚持全国一盘棋,科学有序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断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展望2035年,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系。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广泛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



07


《河北省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发布,推动在排放量核算中将绿色电力相关碳排放量予以扣减

3月4日,河北省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河北省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挖掘绿色电力消费潜力。完善绿电交易规则,打造标准化绿电交易流程,健全峰谷价格机制和分时段交易机制,实现新能源与常规能源同台竞价。做好绿电结算、绿电认证、绿证划转与绿电消费证明等工作,建立绿色电力交易与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挂钩机制,组织引导用户与新能源企业签订中长期交易合同,通过购买绿色电力或绿证完成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求,研究制定高耗能企业绿电消费最低占比和考核机制,推动高耗能企业绿色转型。加强绿色电力消费与碳排放权交易衔接,积极推动在排放量核算中将绿色电力相关碳排放量予以扣减。持续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发展,大力推广建筑光伏应用,加快提升居民绿色电力消费占比。



08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2022年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计划发布

3月18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省生态环境厅2022年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计划》,按照计划,2022年,江苏省厅将编制《江苏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置等领域的协同控制,并加强甲烷排放管控,强化生态环境准入管理。此外,江苏省还将在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建设碳普惠体系、完善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技术研究等方面分别做出部署。



09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十四五”建立碳计量基准 构建碳足迹数据库

3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印发 《“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开展绿色低碳与节能环保领域关键计量技术研究。研究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计量基标准与计量技术,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提升的关键计量技术,大气、土壤、水等环境 中污染物精密测量技术、计量装置及标准物质;完善各级碳计量服务体系,建立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全覆盖溯源体系,支持建立省市县三级碳排放计量服务支撑体系,提升碳排放计量监测能力;研究光伏、风电、氢能等清洁能源发电、储能及并网控制计量测试技术。



10


“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项目首单2000万投资落地陕西省商州、洛南

近期,陕西省林业局、省财政厅联合下达2022年“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项目计划,商洛市商州区、洛南县林业局被列入试点示范,投资2000万元。据了解,全省此次共下达10个单位,总资金1亿元,商洛市占全省下达计划的1/5。





绿色金融

Green Finance

01


港交所首只碳期货ETF上市 碳排放金融市场悄然崛起

3月23日,港交所表示,首只碳期货ETF—— 中金碳期货ETF上市,将香港上市的商品ETF涵盖范围进一步扩展至碳信用产品。这只新上市的ETF由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追踪ICE EUA碳期货指数(额外回报),该指数主要计量一篮子长仓欧盟碳排放配额(EUA)期货合约的表现。



02


9600万,广西南宁市首笔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成功落地

3月19日,南宁市首笔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成功落地。该笔贷款由桂林银行南宁分行发放,为总经营面积100.46万亩、森林蓄积量670万方、森林覆盖率81.22%的广西某林场提供9600万元绿色贷款,对应质押的碳汇收益权价值为1250万元。



03


兴业银行发放5000万元“碳足迹”挂钩贷款

日前,兴业银行乌鲁木齐分行成功发放5000万元的“碳足迹”挂钩贷款。这笔业务是疆内发放的首笔与“碳足迹”挂钩的差别化贷款,也是新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的昌吉回族自治州首笔贷款利率与企业碳排放表现挂钩的贷款。



04


银保监会:2021年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15.1万亿元

从银保监会获悉,至2021年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15.1万亿元,占其各项贷款的10.6%。绿色信贷环境效益逐步显现,按照信贷资金占绿色项目总投资的比例测算,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每年可支持节约标准煤超过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7亿吨。



05


雄安新区首单绿色“碳中和”债券发行

近日,中国石化新星公司所属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中石化绿源公司),在上交所成功发行雄安新区首单绿色“碳中和”ABS债券,发行规模3亿元,发行期限为3+2年,募集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加大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地热相关领域技术研发。



06


湖北武汉市印发《武汉市绿色项目评价指南(试行)》《武汉市绿色企业评价指南(试行)》

3月22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市地方金融局 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发布了关于印发《武汉市绿色项目评价指南(试行)》《武汉市绿色企业评价指南(试行)》的通知。用于推动武汉市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支撑、引导作用,探索建立健全绿色金融评价指标体系





精彩报告

Reports

01


《碳排放权交易实践手册:设计与实施》(第二版)



2021 年,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和世界银行的市场准备伙伴关系(PMI) 联合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实践手册:设计与实施》(第二版)。

2021年全球范围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覆盖的碳排放量增长了近两倍, 由全球总排放量的9%增至16%,主要归功于中国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上线交易。

? 作为全球最大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中国全国碳市场已经完成第一个履约周期。

? 最新版手册在第一版的主要知识和实践见解基础上,增加了过去五年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实践知识,以及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和气候政策的最新发展。这也将为中国碳市场的发展提供助力。

? 政策制定者和参与者从准备、设计和实施,到进一步完善的关键十步指南得到更新。

? 最新版手册还介绍了现有碳市场配合更高的气候目标进行改革和创新的经验,为中国碳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 最新版手册新增内容包括指南的更新、修订和新案例研究,高度监管环境中的市场发展、市场干预的原因和风险、市场连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使碳市场设计始终与气候政策目标保持一致。



02


全球可持续发展展望



今年的 《可持续发展展望》 讨论了市场上众多的关键问题,包括创造更具韧性的建筑以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快行动步伐、拓展行动范围以实现净零碳目标。报告也探讨了亟需进一步行业合作的问题,例如寻找统一方式以理解材料中的隐含碳,以及了解如何能使 ESG 进展报告标准化。

促进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而这需要采取整全的解决方式。该方式将由长期战略、积极的资本管理和对气候变化的迅速适应推动。目标明确且愿意遵循上述道路的领袖,将为建筑环境的未来提供全球管理与可行框架,同时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03


追踪清洁能源创新—聚焦中国



在过去的 20 年中,中国作为能源创新者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得到了加强,太阳能和最近的电动汽车发展都说明了这一点。这是几十年来政策对技术创新日益关注的结果,这支持了中国成为知识生产者和促进创新驱动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雄心。展望未来,清洁能源创新将在中国实现 2030 年碳排放达峰和 2060 年碳中和目标中发挥关键作用,并成为了“十四五”(2021-2025 年)政府的核心工作重点。

本报告描绘了中国清洁能源创新的制度和政策格局,并展示了选定指标的趋势,以跟踪和解释技术发展的进展。



获取完整报告请下载安装友绿APP-->智库










































了解更多知识,请关注卡神吧,为您提供信用卡、贷款、理财、保险等资讯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