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信用卡服务平台

“富翁”“卡奴”

[复制链接]
卡神小编 发表于 2015-1-29 01: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卡神交流微群

全国信用卡交流微信群

 
不少爱用信用卡的英国人开始逐渐意识到,前几年大手大脚地花钱可能使他们在今天或不久的将来陷入困境。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发表报告显示,越来越多英国人可能因无法偿还债务面临破产。
英格兰银行的《金融稳定报告》显示,在截至3月的2009财务年度,英国各银行“购销”10%的信用卡呆账。过去12个月,各家银行注销信用卡呆账总额超过45亿英镑。
,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前的10年中,宽松的贷款条件和英国民众巨大的消费欲望使他们欠下大量信用卡债务和无担保债务。2004年,英国家庭的信贷额高达1250亿英镑,创历史最高纪录。除使用信用卡外,不少英国家庭抵押自家房产,以获取贷款用于消费。2007年,英国家庭抵押贷款净值达到1080亿英镑的最高点。
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使英国经济步入衰退,不少英国人眼下无力还钱。如果各银行为减少损失提升贷款利率,可能使更多家庭陷入困境。2008年初至今,英国官方银行基准利率从5.5%降至0.5%,但在这期间,英国各家银行发放信用卡的平均贷款利率反从14.8%升至16.5%
另外,英国联合政府22日公布的紧急预算对不少家庭不啻于“雪上加霜”。这份旨在大幅削减财政赤字的预算案实施后,一个眼下年收入为4.5万英镑的英国家庭每年收入将减少逾700英镑。
一项调查结果报告,2010年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将有创纪录的14万多名居民破产。
38岁的芭芭拉·麦克劳克林是一名商业顾问。大学毕业后,她向银行申请贷款支付职业培训和生活费用,同时开始使用信用卡。“我那时既年轻又缺乏经验。由于工资不足以支付我和儿子的开销,我开始用信用卡借钱,欠债越来越多,”麦克劳克林说,“4年后,我每月还款额飙升至1100英镑,比工资还多。”
然而台湾的“卡奴”现象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因为卡债高筑,有些人甚至流落街头。而在上海,不少年轻人也十分热衷于刷卡消费,殊不知,他们中的一些人正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为“卡奴”。
在我们身边,如今有人因为过度刷卡而入不敷出,有人因为无力还债而被银行告上法庭,还有人尚未走出大学校门就负债累累……时尚带来的虚荣心,提前消费产生的快感催生了日益壮大的“卡奴”族群。
一卡在手,什么都有。
曾几何时,我们还在为看上一件心爱的商品但囊中羞涩无力购买而郁闷,如今,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手里有卡,心中不慌。“穷人”和“富人”之间的界限被模糊了——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
人们青睐信用卡,不但因为其在消费时比现金更加方便,更因为其带来了可以提前消费——透支这一最大诱惑。在这种诱惑下,我们正进入一场狂热的透支消费大潮中,而由此引发的还贷危机,被暂时的快感和表面的美丽浮华掩盖了。
然而,当这种“提前型”消费,遇上日益庞大的“月光族”队伍,以及满眼皆是的“负翁”们,必将带来一个新的族群——“卡奴”。
支付罚息为银行“打工”
有人形象地将“卡奴”解释为信用卡的奴隶。顾名思义,它指的是那些拥有信用卡的客户在不合理的透支下打乱了自己的信用状况,为偿还信用卡本金和不断产生的高额利息而出现生活危机的人。
“卡奴”就在我们的身边。
刘圆,26岁,从事媒体工作,目前单身,是个很会享受生活而且喜欢玩的女孩。她的日子经常过得非常光鲜,拥有多张信用卡,穿名牌衣服,用名牌化妆品,出入一些高档娱乐场所。然而每个月的26日一临近,她的心就要砰砰跳,又害怕又无奈,因为这一天是她的信用卡还款的最后截至日。“这个月又有3000多元信用卡欠款要还,唉……”每月拿到刚发到手的4000多元工资,张然一点也兴奋不起来,她都会皱着眉头盘算这有限的4000元该如何分配,这个月才能躲过财务危机。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虽然收入一般,但是名牌衣服、高档化妆品、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高档家具一样不少,这些都极大满足了她的虚荣心。“刷卡时神采飞扬,还账时灰头土脸。”如此自我解嘲道。
刘圆的钱包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银行卡,其中光是信用卡就有6张。刘圆的这些信用卡都有不同的用途:有专门用来日常消费的,有出去旅游消费用的,有用来购买类似笔记本电脑等“大件”的,还有用来分期付款买家具的,等等。
“我觉得在上海这个大都市里,没有信用卡你根本就不能算一个真正的都市人!”刘圆这样认为。“信用卡的好处很多,携带方便啦,不像纸币那样一叠塞在钱包里鼓鼓的,小偷一眼就盯上你了。风险小了很多。信用卡丢了你还可以及时挂失,但钱丢了你只好认倒霉了,根本追不回来。”刘圆历数着信用卡的好处,“用起来简单,方便,结账时刷一下卡签个名就行了。还可以分期购买大件物品,让你提前享受……”
起初使用信用卡时,刘圆体会到的是一种刷卡的快感与消费的满足。但最近,信用卡带来的还款压力已经让她透不过气来。“我现在简直就是在为信用卡打工。”刘圆郁闷地说。
工作4年,刘圆至今只有4000元的存款,这让她常常没有财务安全感。她每个月要收到6家银行寄来的信用卡对账单,总还款额每月不低于3000元。而一个月4000多元除了还信用卡之外,还要应付房租、水电费、交通费用等,这让她时常感到捉襟见肘。
因为每月工资剩余部分经逐渐不能全额偿还信用卡账单了,于是,刘圆自然而然地用上了信用卡的“循环信用”。其结果就是,她每月需要支付的利息就要50多元,有时候超过100元。
对她来讲,信用卡导致的这些债务就像是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她快要撑不住了。每次与朋友聊天,她都大诉使用信用卡之苦和自己目前的窘迫处境。做“卡奴”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她决定把这最后一期的欠款还上以后,就去银行注销5张信用卡,仅留1张贴身备用。
被银行追卡债而当被告
和刘圆一样,张义拥有一份光鲜的职业——某著名IT公司的系统工程师,每个月拿着不低的工资——税后近5000元。在众人的眼中,张义是一个典型的白领,可以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然而,他的生活却因为小小的信用卡而抹上了一个难看的信用污点,因为拖欠卡债未还而成为被告。
张义的收入虽然不低,但是依然挡不住他“不自觉”的刷卡记录。张旦在2002年的时候,就申请了第一张信用卡,开始了他的“卡民”生涯,只是发展最后,他最终还是转变成一个“卡奴”。
据记者所知,他身上至少有3张信用卡,但自去年以来所在企业效益的下滑,以及家中遭遇的一些变故之后,使这位向来花钱如流水的“阔少”成了个吝啬的“葛朗台”。
法院提供的材料中,张义最后一次还款,是2004330日,金额是15000元,其中包含一个月的透支利息155.73元。然后在此后的三个月,直到因为未还款卡被冻结,他又消费了共14938.93元,至今都未还。20056月,银行一纸诉状将张旦告上法庭,最后,法院判决张旦不但要偿还所欠的约15000元的信用卡透支额,还要支付近5000元的利息。
曾经熟悉而潇洒的刷卡动作如今成了昙花一现的美好回忆。“被人追债的日子太难过了”为了逃债,张义甚至曾一度关掉手机,但“是祸躲不过”,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我现在每天晚上和周末几乎全呆在家里,就像个‘隐士’一样,我怕出去就要花钱。”张义在电话中诉苦说。
和张义一起被银行起诉的,还有在一家贸易公司上班的同事。在他2002年向银行递交的信用卡申请书上,填的职务是海外部经理,年薪超过10万元。
在银行打印的消费明细中,张义同事最后一次还款是在2005422日,金额6000元。自此至71日的2个多月时间内,他又消费了近5928.30元。这只是他一张信用卡的记录。最后浦东法院判令范文备归还所欠帐单款项,还加上透支利息1974.14元。
原来,张义同事在去年搬进了新房,为了布置新居,他花了十几万元购买家具、家电。“这大大超出了当初的预算,但当时就像刹车失灵的汽车一样,根本控制不住自己。”“那时什么都想买好的,于是频繁刷卡,完全不考虑后果。现在想想,刷卡时很爽,但接下来还款就难了。”
“近几年,像这样的案子,在法院越来越多。”一位法官用手比划了卷宗的高度,笑着说。而像这样还款期逼近就如坐针毡的情况在持卡人更是不少见。据了解,目前在有卡一族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无法做到理性消费,购物付款时想的只是“先刷了再说”,无谓的消费增加了,有的更是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于是当初的“义气用事”就为后来的举步维艰埋下了伏笔,有人甚至真成了“卡奴”。
没钱照样潇洒沦为校园“卡奴”
刷卡消费如此潇洒,现金到手如此快捷,办卡手续如此简单。一群群的大学生也在加速沦为“卡奴”。
“我们同学中很多人都有信用卡,主要是可以透支消费,”
丁力在20066月,申办了自己的第一张信用卡。“其实以前就很多次想办信用卡,而那段时间正好招行在学校里宣传,方便就办了。”
丁力的第一次用卡是在超市买东西。“平时也主要用于商场购物,或者网上在线支付买东西,紧急的时候也会取现。”
丁力说,“学生没有额外经济来源,一切开销几乎全靠父母,但比如这个月生活费用完了,自己却想买一些书,没钱只好等到下个月(父母寄钱来)才行。现在有了信用卡就不一样了,我可以提前刷卡消费,等父母钱寄过来了再还上。”
丁力拥有信用卡的第一个月就透支了900元左右,“平均每月透支大约在1500元左右,而这个月到现在就已经透支了1600元。”出于男孩子对数码产品天生的热爱,丁力的消费自然主要用在购买数码产品,如相机、MP4、升级电脑等。
而丁力平时用来还款的钱,主要是父母给的生活费和自己兼职打工赚的工资,但是这些钱依然不够他每月还款。所以,肖熙几乎每月都使用了循环信用,基本上每月还款数额只比最低还款额度多一点。截至到这个学期末,他已经欠下约2600元左右的卡债。“除去预计兼职收入,还有1000元左右的空缺还不上,这只能回家让家人还了。”肖熙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但是他似乎并不讳言成为“卡奴”,“毕竟提高了我的生活质量。”在丁力看来,信用卡最大的好处在于用不着厚着脸皮找同事和朋友借钱了,有了信用卡,不求人。”
和丁力一样逐步成为“校园卡奴”的,还有大二的钱伟。说到信用卡,钱伟摇头说:“哎呀,一言难尽啊。自从去年办了一张信用卡后,我才发现,我总是有太多的事情需要用卡了,钱到用时总恨太少,何况我还来自农村呢。于是每个月都是左刷刷右刷刷,刷到我生日后,催债的电话来了,我才知道自己竟然欠了750元这样一笔大款啊。可是我这样一个穷学生,一月生活费才400元,哪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啊。”
为此,利用暑假的机会,钱伟在一个公司找了份兼职,每个月扣除吃饭和交通等支出,到手差不多只有500元左右,“现在大学生出去打工找份兼职非常不容易。每次有公司到我们学校招兼职的,起码有几百人应聘,而每次他们只要几十个,而且挑选的一般也只是外形条件较好的。”
“卡奴”族群日益壮大
时尚带来的虚荣心,提前消费产生的快感,使信用卡在上海这个现代化大都市里,变成了时尚一族,甚至是普通工薪阶层、学生一族都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很多人拥有了一张、两张甚至更多的信用卡。“卡民”数量日益庞大,而“卡奴”族群也在日益壮大中。
“提前享受生活”、“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在一个个诱人的口号下,贷款买车、买房、买家电、买衣服,信用卡透支消费正成为很多年轻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行为。一项针对中国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调查表明,有57%的人表示“愿意用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
据央行最新统计,截至20059月,我国银行卡发卡机构达190多家,国内银行卡发卡总量从2001年底的3.8亿张,增加到目前的9亿张。国内持卡消费金额从2001年的1280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近6000亿元,增长了将近4倍。2005年,迅速扩展的信用卡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各大银行零售信贷中增长最快的业务。预计到2008年,全国大中城市持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比例将达到30%左右。
据上海某调查机构对上海市内信用卡使用者开展的调查显示,有26.4%的人承认自己每月薪水用到1元不剩,是典型的“月光族”。并且由于对消费、收入以及负债不能很好的调节,有32.5%的人担心自己会因为过度消费而步入“卡奴”行列。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新生代一族中的“卡奴”会愈来愈多,甚至会呈现出几何增长的态势。年轻人本来就容易冲动型消费,喜欢时髦的东西。台湾的银行业通过广告宣传形成了一种刷卡、向银行借钱很时髦的风气,很多年轻人懵懵懂懂就刷卡上瘾了,很自然就成了“卡奴”。我们大陆的年轻人不也是这样吗?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惯着,虽然收入不高,花钱可比父母大手大脚多了,这样的人可能是今天的“卡奴”,也可能成为明日的“负翁”。
“卡奴”,正在成为一个备受大家关注的社会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正视他们,拯救他们。

 

精彩评论4

正序浏览
海安坤盛财富 发表于 2015-3-25 13: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钱还是赶紧存起来点好 可以联系坤盛财富的理财师 好好规划下
 
大行无道 发表于 2015-3-27 13: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自己控制,刷出去的,迟早都要还!
 
小小石头 发表于 2015-4-5 08: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自己控制,有处花,没出还.迟早都要还!
 
王佳南 发表于 2015-7-2 19: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热门卡片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

网站客服:

910303403

公司:福建卡神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盘屿路3号阳光天地G2座

Copyright ©2014-2020 卡神吧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闽ICP备15014850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402350167号